獻血英雄姚鐵鷹 傳遞社會正能量
一個意志堅定、修養(yǎng)深厚,可親可敬的漢子,熱衷于公益事業(yè)卻為人低調、不善言談。他是一名無償獻血者,同時又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。50多歲的他從1996年12月首次參加無償獻血,到今年6月底共捐獻全血5600毫升,機采血小板26個治療單位。2002年獲安徽省無償獻血金獎,2005年、2009年兩次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,2008年獲中國紅十字會生命獎牌,2011年安徽省衛(wèi)生廳評選委員會審定,獲省年度“獻血公益之星”, 2012年被蚌埠中環(huán)水務公司黨委授予“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”,2013年被北京中環(huán)保水務有限公司授予“先進工作者”榮譽稱號。
1993年4月21日,姚鐵鷹在供水總公司二水廠工作時,公司給廠里下達了義務獻血任務,廠里決定由姚鐵鷹來組織,當時,他對獻血知識不了解,也不知道獻血后對身體影響有多大?心里有點恐懼。想不去,嘴上又不敢說,如果組織獻血的人都害怕獻血,不愿意參加,那又如何組織其他人獻血呢?他是硬著頭皮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第一個,然后動員別人參加獻血,最后,總算完成上級下達的獻血指標。
1996年12月,公司組織無償獻血,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,在獻血前他了解一些獻血方面的知識,人體有多少血量?獻血對人體有什么影響?獻血前后應該注意哪些問題,了解之后心里有了底。有于工作忙,獻血的第二天他就上班了。他感到參加單位組織的無償獻血,一年一次時間太長,既然獻血對人身體無害,為什么不主動去做呢?1998年9月市中心血站在中榮街搞活動,他第三次參加無償獻血,獻血后,他感覺身體狀況一切都很好。
隨著市中心血站不斷廣泛的宣傳,他逐漸認識到,適當參加無償獻血無損身體健康。作為一個身體健康的人,應該主動參加無償獻血,去幫助需要幫助的患者,因為目前世界上現(xiàn)有的醫(yī)學科學,還不能制造人體所需的血液,臨床用血只有靠健康人群無償捐獻。從組織人員獻血,到自己被迫參加,再到自愿參加無償獻血;從參加無償獻血感到光榮,到認為身體健康應該幫助患者是義不容辭的責任,他逐步接受了無償獻血這一觀念。他把最寶貴的鮮血捐出來,獻給了生病的患者。
2001年12月31日,蚌埠供水總公司舉行員工運動會,當時,他已累計無償獻血2400毫升,他參加了三個項目,1000米跑了2分52秒,獲個人第一;團體4×100米接力第一;個人百米獲第二名。無償獻血沒有給他的身體帶來任何損害,相反,他在運動會上展現(xiàn)出良好的耐力和速度,令身邊的同事刮目相看。他用身體證明,適量獻血不但無害,還有益于健康。
姚鐵鷹從事供水工作已有30多個年頭,先后擔任二水廠副廠長;承諾辦副主任,稽查室副主任;工程部副部長、部長等職務。在他工作過的各個崗位上,不論職位的高低,所做事情的繁雜和普通,憑著堅定信念和責任心,憑著一種“甘為孺子牛的”不辭勞苦的犧牲精神,不但很快進入角色而且干的有聲有色。
他深刻知道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或間接,部分或全部的影響到身邊同事的工作激情,在工作中他真正做到“眼勤、嘴勤、手勤、腿勤”,為他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,和部門施工隊伍同在施工第一線,充分調動了每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,為更好地開展工作夯實了基礎。他不怕苦,不怕累,經(jīng)常深入工地,親自督戰(zhàn)。無論是勝利西路1.2m球管安裝、蚌醫(yī)路高鐵工地、大學城工地,還是市重點工程蚌埠閘管道遷移、省重點工程天河應急水源1.6M管道的遷移。哪里有施工任務,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。工地上的臟活、累活、險活他永遠沖在最前面,他和質檢員們一起堅守崗位,保證了工程質量。
在近七公里天河應急水源1.6M管道遷移工程中,他嚴格按照公司管道驗收規(guī)范質檢,球管每一節(jié)安裝要推入預定位置。他身為工程部部長在工地巡檢時,經(jīng)常下到管道內部,檢查接頭處,有無橡膠圈擠出現(xiàn)象;觀察作業(yè)面里是否有清掃管道的工具,是否裝一節(jié),清掃一節(jié)。
天河泵房鋼管焊接時,發(fā)現(xiàn)外聘焊工對鋼管焊接敷衍、湊合了事,所有焊縫,過窄,不飽滿。對焊縫打磨清根后,發(fā)現(xiàn)焊縫內部存在不少焊渣、氣泡,嚴重影響鋼管焊接質量。這樣的鋼管要是投入使用,會給天河應急水源管道留下重大隱患。若是在虹吸管道上,出現(xiàn)這樣的氣泡焊縫,氣泡容易銹蝕、銹通,至虹吸管漏氣。投入生產(chǎn)出現(xiàn)漏氣問題,就會難以判斷漏氣點,難以維修,造成虹吸管道無法使用。在晚上的工程進度會上,他及時將情況匯報給公司領導,公司領導果斷決定更換焊工隊伍,之后,鋼管焊接質量明顯提高,保證了天河鋼管焊縫的質量。
蚌埠閘管道遷移工程。他認真配合明德監(jiān)理人員監(jiān)理工作,對鋼管焊縫、焊縫防腐進行了認真、嚴格、細致的把關。在施工收尾階段,C管道即將碰頭送水時,他在別人“好心”的勸阻下,堅持要下到管道內進行質量檢查,最后發(fā)現(xiàn)1.6米閘閥一側橡膠圈有15公分沒有裝好,在鋼管即將封口前,排除重大隱患。
工作二十多年來,他始終都是勤勤懇懇、任勞任怨,不計較個人得失。作為蚌埠中環(huán)水務公司工程部的部長,他深知“質量是企業(yè)的生命線”,而工程監(jiān)理,就是對工程的施工質量嚴守的最后一道關。他對于每一項工程的質量敢抓敢管,對于工地出現(xiàn)的質量苗頭,敢于糾正,敢于處理。他還積極主動地轉變觀念,在施工單位強調施工人員要有服務意識,要堅持質量第一觀念。施工要為以后的抄表、收費、換表、維修提供方便。為此,他從許多方面制定了嚴格的規(guī)章制度,制定了管道施工作業(yè)指導書,規(guī)范施工安裝管理。他經(jīng)常在施工現(xiàn)場與項目經(jīng)理、施工員交流,宣傳公司的管道安裝規(guī)范,從思想上引導施工人員,樹立施工質量第一觀念,樹立服務意識。為了使營業(yè)所抄表收費更加方便,他要求工程做到“水表零錯裝”,為了給誠信公司換表維修提供方便。
沒有華麗動人的話語,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雖然它平凡,但它卻真實,生活正是因平凡而偉大,因真實而感動。他就是供水戰(zhàn)線里的“獻血英雄”——姚鐵鷹同志。